图片
戴晴轩先生自传
我1933年生,8岁上学读书。我们界首沙河南岸当时叫刘兴镇,属于临泉县。我在刘兴镇小学上完五年级,教导主任戴炳煌先生说我学习成绩好,鼓励我报考初中。我到临泉县城考上仰高中学初中一年级。初一仅仅读了半年,1947年春界首和临泉都解放,我暂时辍学。
1948年秋,赵同田先生在我家所在的碑楼街教私塾,我到赵先生私塾里上半年学。赵先生教我读十几篇古典散文,我很喜欢读,尤其喜欢读唐宋时代的散文。爱读,想读,百读不厌;读得熟记于心,张口能背诵。至今六、七十年过去,大都还张口能背诵。1948年底赵先生不教了。这时我父亲在碑楼街路北开《春华堂》中药铺行医。我每天就在药铺里写字读书。父亲指导我读了一部《孟子》。我家的一部《孟子》是四卷,我从第一卷一段段读,一段段背诵。把四卷《孟子》都一卷卷读熟背诵下来。有天又把家里的一部《唐诗合解》找出来。我很喜欢读,不只一遍地读。对其中喜欢的章节能讲述,喜欢的诗词能背诵。对其中的英雄人物,高人雅士很钦佩。父亲也喜欢和我谈论这样的古代人物。
祖父教育我做心地善良的人,父亲在和我谈论时教育我做品德高尚的人。我相信,道德品质好,有文化,就会有前途,有了上进心。
图片
1951年春,我们碑楼街办起一所小学,民办建民小学。街道干部要我到里面当教师,我十分高兴。学校初办,只有一、二、三年级三个班,三个教师。让我教一年级语文和三年级音乐课。我对音乐知识,比如简谱,一点也不懂。我也没有畏难,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关于简谱知识的书边学边教。学校没有国家经费,没有工作报酬,放了学我们各自回家吃饭。我亦然积极努力工作,争取当国家正式教师。1951年下半年,市文教科把我调到河北岸民办建国小学当教师。我仍教一年级语文和几个班音乐课。这学校也没有国家经费,有个校董会,想办法给学校筹点经费;也没讲多少工资报酬,但管我吃饭。第一学期我一分钱也没领过。过了寒假,1952年春天开学,要我担任学校少年儿童队大队辅导员,我的工作积极性更高起来。我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关于小学文体活动的书,就学着这本书上讲的方法,组织少儿队开展活动。我把自己当作少儿队员的大朋友,很愉快地和他们在一起玩,甚至嘻嘻哈哈在一块儿疯乱。团市委要求各学校把少儿队每月开展活动情况写出小结,报给团市委。我就按要求,每月写小结报上去。图片
图片
这年暑假,团省委组织少儿队优秀辅导员旅行团,分给阜阳地区两个名额,阜阳和界首各一名。团市委通知要我去参加旅行团,我非常高兴地乘汽车到阜阳,按通知会见了城北小学辅导员李东晓。第二天,我俩又一同乘汽车赴合肥团省委报到。我们旅行团,到蚌埠参观少年儿童队夏令营,与小朋友联欢,到润河集参观治理淮河工程大水闸,到南京参观雨花台、玄武湖,到芜湖参观安徽大学。团省委书记项南和我们在安徽大学校园里照了合影相。在照相时,我忽然冒出个念头:争取能上大学。那时年轻,上进心强,有了这个想法,使我更增加了边工作边自学的劲头。图片
图片
旅行参观结束回到界首,文教科调我到界首第三小学当教师。这是一所国家公办小学,我也成了国家正式教师,月薪18元。我在三小仍担任少年儿童队大队辅导员,教三年级语文和四班音乐课。这时我唱歌的水平也提高了,能按歌谱开教新歌了。
图片
1953年春,文教科又调我到界首第一小学当教师。一小是市重点小学。我在一小教过五年级语文、六年级历史,也教过音乐和美术课。又学会了弹风琴,上音乐课可以弹风琴伴奏,教学生唱歌了。
图片
图片
1954年下半年,文教科选送十几位还不具备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小学教师,到阜阳师范轮训班学习。我也是其中一员。轮训班学习初中课程。入学两个月,学校搞了一次作文竞赛,我参加竞赛写的作文被评为第一名,使我很受鼓舞,增强了学习信心。在轮训班学习一年,我各科学习都取得了优良的成绩。
图片
1955年7月学习结束,我又回到界首一小工作,仍然边教课,边自学。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《文章选讲》,其中都是现代文学家作品。平时还注意报刊上发表的文章,看到觉得比较好的,就收起来,用以自学。1956年,文教科准许小学教师自愿考大学,但只准报考师范大学,毕业出来当中学教师。我决心拼搏一次,从界首中学借来高中课本,迎考复习资料,每天晚上和星期天,抓紧学习。这年考场设在阜阳一中。我到阜阳参加高考,考取了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,四年制本科。我到安师大进校第一天,就告诫自己:上大学机会多难得呀,一定要好好学习。
图片
在大学四年中,经过几次政治运动,我都不问不说跟着走,一心努力学习。1959年下半年,开始上四年级。我觉得快毕业了,想写篇论文,表现一下自己的水平,争取毕业分配到好点的中学去。我想起十几岁时读过的一部《孟子》,就以“试论孟子的仁政与性善说”为题,把论文写好。拿到卫仲璠教授家,请他指教。卫教授是中文系副主任,研究先秦文学的教授。他看了我的论文,说写得好,推荐给安师大校刊发表。可能这篇论文的发表有点影响。1960年毕业分配工作时,把我分配到安徽省委机关刊物《虚与实》杂志编辑部做编辑工作。
1962年《虚与实》杂志停办,改办《江淮学刊》杂志,我仍在杂志社编辑部工作。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,安徽省委书记李葆华被打倒,我们杂志社的主编省委常委副省长李凡夫也被打倒。杂志编辑部解散,全体人员下放农村;我就写报告要求回界首。
我回到界首,未下农村,在界首广播站当编辑。1970年在县文工团工作。1973年调县委宣传部,当新闻通讯科长。
图片
图片
1981年调县纪律监察委员会当办公室主任。干了几年,又让我当纪委副书记主持纪委工作。这时界首已恢复为市。1991年在全市人民代表大会上,我被选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,分管文化教育卫生工作。
1993年市委决定创办市老年大学。我和组织部、老干部局的同志共同研究具体创办事宜。这年秋,由组织部长任校长,我任名誉校长。老年大学开学上课,上老年大学的都是五、六十岁以上的退休干部。
图片
穆从玺、戴晴轩、刘树民1994年下半年我从市人大退休。1995年春,组织部长工作调动,市委要我担任老年大学校长。我觉得这又给了我一个为社会作奉献的机会,干得很有劲头,很愉快。
图片
我妻张秀华从界首第四中学教师岗位上退休,也到老年大学参加学习活动。我们老年大学开设的课程有:书法、国画、古代文学、卫生保健、音乐、时政、健身操等。为了开展文娱活动,还在学员中组织有文艺队、器乐队、京剧班、豫剧班。
图片
1997年,在市老年大学院内。左起:穆从玺、陈倩、戴晴轩、李建宏、刘树民、李兰兴。我经常坐在教室听课,随时了解教师讲课情况,听取学员意见,以便改进工作。每周六举办一次娱乐会,大家高兴地上台唱京剧、豫剧,唱歌、跳舞,表演魔术、小品、双簧、器乐演奏,讲故事、说笑话。每次我也都上台唱支歌,或唱段京剧、豫剧和大家一同欢乐。我也常和老同志研讨诗词写作,书法、国画。还成立诗词学会,我任会长。每年春天,举办一次“新春诗会”;秋天,举办一次“金秋诗会”。大家在诗会上朗诵创作的诗词。有单人朗诵,也有多人集体朗诵。中间还插入文娱节目,十分活跃。
图片
每年出一期会刊《新阳诗刊》,选印大家创作的诗词作品。每年还举办一次学员书法、国画作品展览。书法、国画也是我的业余爱好。我的书画作品,也每年参加本校书画展和参加市文联举办的书画展。
图片
界首市书画院还聘请我当顾问。我当老年大学校长,干得很勤奋,很愉快,似乎年轻时那种积极、奋发的精神又回到身上。我把当老年大学校长看作是我的第二次青春。
图片
图片
左起:副校长穆从玺、校长戴晴轩、老干部局局长赵士杰、副校长刘树民。2000年我们的老年大学被评为“阜阳市老年大学系统先进集体”和“安徽省老年大学示范校”。
图片
2010年下半年,我觉得当校长年数不少了,让年轻点的同志干吧,就辞去了老年大学校长职务。
虽然不当校长了,仍有不少老友常和我往来。还有六位女同志,在老年大学每年春天举办“新春诗会”之前,秋天举办“金秋诗会”之前,到我家来,和我老伴一块儿排练节目,举办诗会时献演。她们来我家,我和她们一块儿唱歌、讲故事。
图片
在她们排练时给她们拍照片,十分愉快。
我从18岁参加工作,61岁退休后又当15年老年大学校长。几十年来,我都铭记祖父和父亲的教诲,做心地善良的人。积极踏实工作,团结同志,助人为乐,不做损公肥私、损人利己的事。我也是以此教育子女。我的长子戴智,大学毕业,在界首第一中学教英语课,任副校长,党委副书记。女儿戴嵘,大学毕业,在广播局当编辑。次子戴强,大学毕业,在界首城市建设委员会工作,现调体育局任副局长。我的孙女大学毕业,在合肥工作;孙子在上中学;外孙大学毕业,在上海工作。我身体健康,家庭和睦,吃穿无虞,愉快幸福。要按照卫生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所讲的,做到合理膳食,适量运动,戒烟限酒,心理平衡,积极乐观地生活,健康长寿!
戴晴轩于2018年9月20日
2024年年初二,接朋友通知,戴老去世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